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动态 详细

会议回顾|“第三届公益慈善研讨——从地方看见中国,认识成都慈善”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3-06-09 14:29:18 本文来源: 创始人

合影1


6月2日晚,由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成都市锦江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市君则智库研究院、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三届公益慈善研讨——从地方看见中国,认识成都慈善”在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会议室举行。


开场致辞

研讨会伊始,主持人李健强(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对本次研讨的背景和议程安排进行介绍。


之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朱健刚发表了题为《中国公益慈善图书文献馆的前世今生》的致辞,从2008年参观洛克菲勒档案中心时的起心动念,到2016年在中山大学筹建中国首个以公益慈善为主题的文献中心,再到2022年申请百个项目资助计划搭建拥有两万余件史料的中国公益慈善数字文献馆,中国公益慈善图书文献馆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以数字及实体史料为载体,涵盖组织文献、物档案、事件记录、思潮文存、政策文本、特色档案等内容,以期实现“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价值。


史料图书捐赠仪式

史料图书捐赠仪式环节,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朱健刚作为代表接受捐赠人成都农禾之家公益发展中心项目督导钟丹(由李健强代表)和成都市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若虚捐赠的史料图书,并向其颁发捐赠证书,以此鼓励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到中国公益慈善史料抢救的重要工作之中。


主旨分享

分享主题:从参与式发展看见中国公益慈善

分享者:陆德泉 云南连心社区公益基金会和云南连心社区照顾中心专家

陆德泉老师从参与式发展的缘起、参与式发展的本土化过程、参与式发展的断裂,以及当前公益慈善发展的偏向等方面对参与式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介绍和反思,并呼吁参会者思考以下议题:参与式发展可以如何滋养当前的公益慈善?公益慈善如何与参与式发展接续?


分享主题:档案史料里的成都公益慈善脉络

分享者:杨若虚 成都市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杨若虚老师为与会者介绍了《成都慈善档案选编(1911-1951)》的缘起和内容框架,分享了民国时期中国的慈善政策法规,并对慈惠堂、育婴堂、培根火柴厂等民国时期成都的主要慈善团体进行详细介绍,呈现出了民国时期成都在扶老、济困、救孤、助残、助学等公益慈善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也让与会者对成都现在蒸蒸日上的公益慈善事业有了更长时间尺度的理解。最后,杨若虚老师呼吁各公益慈善机构的伙伴们将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梳理和记录,为未来的史料文献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分享讨论

讨论主题:抢救公益慈善史料,见证四川/成都公益慈善生态

主持人:吕全斌 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执行主任


参与嘉宾:

江维(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副主任)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

高传捷(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荣誉顾问、原中国银监会非银司司长)

杨玲(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副主任)

刘雨吉(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理事、项目部部长)

刘剑峰(四川原点公益负责人)

李济舟(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田犎(桃花源基金会副总裁)

冯小娟(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


在讨论环节,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肯定了公益慈善史料记载的重要价值,强调要重视对公益慈善历史的记录,通过专业和市场的力量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荣誉顾问、原中国银监会非银司司长高传捷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中国人积极上进的民族性格两方面论证了历史记录、史料抢救和古为今用的重要性。


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江维主任回忆自己毕业后工作后第一份工作是去档案馆修志,感叹历史演变的奇妙之处,并鼓励在场伙伴向历史学习、向同伴学习、向自己学习,基于历史、基于当下选择要创造的未来。


除此之外,主持人吕全斌和与会嘉宾们分别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分享了对于公益慈善史料记载和成都/中国公益慈善生态的个人体悟和未来畅想。在研讨会最后,主持人李健强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公益慈善历史记录工作和史料档案抢救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向与会者发起倡议,合力并举,共建公益慈善文献馆,留铸公益慈善脚步,传承公益慈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