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探寻城市与乡村对话
2023年3月22日-24日,基金会可持续生活小组以游学交流的方式了解广州可持续生活者网络生态,参访深入了解“丰年庆”活动脉络,由此在成都落地相关主题活动,为成都本土生活实践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构建社区可持续生活网络。
缘起-广州“丰年庆”
在超市里购买蔬菜,我们很难和农人联系起来,我知道我每天吃的食物的来源吗?乡村的蔬菜是如何被种植的,它们去往了哪里?如何让城市看见乡村?我们期望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系列的疑问成为发起“丰年庆”的缘由。从2017年开始,多家社会组织联合发起了“丰年庆”公益项目,为生态小农、合作社、城市居民等群体,创造了互动和交流的平台。“丰年庆”每年在广州举办,连接了华南和全国的小农和生活者,目前形成了农墟市集、论坛交流、主题展览、体验活动等丰富的内容。
我们先后访学仙娘溪、银林生态农场,和深耕社工、共购小组等“丰年庆”参与者详细了解项目发起的脉络,从乡村、社会组织、互助平台等视角深入讨论了生态农业现状和城乡发展情况。
探寻-城乡对话
在仙娘溪,我们和驻村社工凤连在地了解村落情况,村子地处广州深山,交通不便,大部分年轻人离开村子外出求学、工作,村中有近年来新建的自建房,也有不少年逾半百的泥舍。
2009年,“绿耕城乡互助社”将村里废弃的23间房屋修缮改造成乡村旅社,召集村内妇女组成小组进行管理。后续,仙娘溪在驻村社工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公益乡村饭堂、组织生态种植小组、青梅产品加工互助组等,积极探索发展多元的可持续的生计方式。
在驻村社工家钰和木木的讲述中,我们回顾了丰年庆从2017年到2021年的发展历程,作为网络性质的丰年庆,最重要的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共同去推动同一个理念——城乡对话。
家钰说,“我的选择和机遇相互产生影响,共同构建了生命状态”。身在乡村,我们近距离感受到深深扎根乡村的社工、大学生,借着发展生态产业、组建农民互助小组和合作社等工作,跟农民建立深厚的关系,也重新理解农村、重新实践自己与农村的关系。
共购小组的向党,从消费者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农友、平台、购买者三者对于食物安全和购买的期望与偏差,城市居民如何看待丰年庆,如何创造城市居民与农友直接对话与互动的体验,如何协助消费者找到生产安全、健康、美味食品的小农。
在银林生态农场,静雯从传播视角分享了她眼中的“丰年庆”。过去,丰年庆只是年末为时三天左右的线下聚会,现在他们想创造线下空间,建立农友档案等,持续性地推动农友和城市居民面对面的链接。
思考-成都“丰年庆”
三天天访学,我们初步了解了“丰年庆”发展脉络、核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需要明晰项目主题、参与者角色,完善共创团队沟通机制、后续反馈等。我们也期望能在成都落地本土的生活实践者网络平台,留给我们思考的是“我们需要的场域,我们需要的共创伙伴以及项目的内涵”。
如果给“丰年庆”一个定义,它代表的是一把钥匙,打开城市和乡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切口;是一种共创精神,一群人在一起,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努力。或者说,为了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每一个参与者借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共同创造,同时受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