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动态 详细

从深山到城市,村民和自然的可持续故事 | 成都可持续生活者⑤

发布时间:2021-10-11 11:03:00 本文来源: 创始人

可持续生活理念践行者

锡锡,社会企业“牧云坡”工作人员



牧云坡,一个关注“食品安全和贫困社区可持续生计改善”的社会企业,一个构建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生命共同体的联结者。牧云坡一头用在地知识和社区力量支持村民,帮助其获取持续稳定、可信的生态产品,改善生计;一头引导坡友丰富对食物的认识,关心生产食物的人与环境,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同时,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关系。


01

从四姑娘山到小金县城的路上,有一段路沿着河边,河对面是一大片车厘子果园,其中一个果园彩旗飘飘,很是显眼,那就是罗大叔的车厘子果园。彩旗是他挂在树上用来在车厘子成熟季防鸟啄车厘子的。"


在电脑前,锡锡一字一句和坡友们分享四川小金县罗大叔和他的车厘子园,老男孩冬天堆肥,春天除草,自制风车闹铃和贪吃鸟斗智斗勇。锡锡写到“今年车厘子的叶子更油亮一些”。


锡锡是社会企业“牧云坡”工作人员,与大多数的食品中间商不同,锡锡会与购买产品的坡友分享食物的点滴变化,下雨了果子开裂了,还是今年收成更好了,消费者能够追溯食物的来源,同理感知背后劳动的双手。


“我的角色就像是一个翻译,向村民解释坡友的需求,向坡友实时反馈村里的情况。”


树上采摘车厘子的罗叔叔


在城里长大的锡锡,从小就对自然有着向往,逮着空就往山里跑。她大学毕业后,从青年志愿者到全职公益人,参与了一些自然保护和农村社区发展项目,也观摩了不少农村社区公益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很多项目很难真正达到对社区实现可持续支持的项目目标,有的项目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顾问,靠刚离开学校的年轻人独自在村里摸爬滚打,年轻人成长难,社区真正受益难;有的项目受资金链的限制和影响,关注眼前成效,缺乏长期支持机制,或者在结项时,没有完成在地组织的培育。资金一撤,村庄往往又回到之前的状态,让村民对外部资助产生不信任。


2017年,锡锡遇到了致力于农村社区发展的社会组织“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彼时,蜀光孵化成立社会企业“牧云坡”,希望通过它,将15年间服务过的贫困乡村生产出的可信食材,更有效地带给城市里的消费者,同时反哺诚实生产者和社区,让双方共同受益。


目前牧云坡最被熟知的产品是可持续采集的松茸和羊肚菌、生态种植的小金苹果和车厘子、高原放养的牦牛肉、老品种保育的豆类等。


锡锡说这份工作是最适合她的,“它可以让我在兼顾城里的小家的同时,与乡村建立更长情而紧密的链接。”


更为重要的是,“在牧云坡,我们希望实现的是生产者与坡友共同体,不仅仅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也是为了自身生计和更好食物并肩作战的战友。”



02





翻过巴朗山,路过四姑娘山,走到公路的尽头,在远离污染的原始森林里,生长被誉为“万菌之王”的松茸,松茸因其口感和高营养被受追捧。2020年,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对采茸人来说,松茸是每年经济收入的重要甚至是主要来源,是一家老小的生活费,孩子上学的刚需,房子翻新的指望。


在物种保护和采茸人生计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


松茸之所以珍贵还因为其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只能存活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须和松树根系形成共生关系,而且共生树种的年龄必须在50年以上,才能形成菌丝和菌塘。同时它还依赖柏树、栎树等阔叶林提供营养支持,才能形成健康的子实体。即使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也无法人工培育。


锡锡说:“作为生命体,采茸人和松茸共生于一个生态系统,要让人和物种都能够生存下来。”


靠山吃山的采茸人拥有一套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在采集方式上,牧云坡找到了松茸生长和采集之间的平衡。


在老采茸人中,保持着可持续采集松茸的传统方式,例如不采集太小的松茸;要用木棒挖,不用铁器或徒手触碰菌丝,避免菌丝受温度影响死亡;采集后回填土壤,保持“窝子”原有状态等。


但随着松茸价格的增长,越来越多不懂松茸的人也进到山里,胡乱寻找,破坏了松茸的栖息地。老采茸人心疼,却没有干预的立场。


拥有服务社区背景的牧云坡,在当地村庄开展了大量的社区工作,组建松茸可持续采集小组,小组的成立,让专业的采茸人们有机会讨论松茸的可持续性,共同商量,有策略的开展宣传动员可持续采集的行动。


松茸可持续采集小组


牧云坡与松茸可持续采集小组还有一个持续了五年的约定,依据当地市场价高点收集松茸,且每销售一斤松茸,给采集小组10元的返利。返利不分给个人,而是用于宣传和推动更多人践行可持续采集。


比如将2019年的返利捐赠给村上新成立的老年协会,通过老年人向年轻人进行可持续采集的宣传,是特别有本土智慧的做法。


真正的可持续,是尊重和保护人与环境的本来的互动方式,尊重地方性知识和实践。


天未亮上山,天渐黑归家,山梁与山谷之间藏着大自然的馈赠。对于采茸人来说,这笔辛苦的收入往往占了家庭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年年有松茸采,比破坏性的一次性大丰收要重要得多,人与自然之间相依相存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