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看见社区可持续生活的想象与实践
8月22日-27日,武侯社区基金会可持续生活共学小组到云南开展访学活动,交流可持续生活和社区发展相关实践项目。
移居大墨雨村的新村民,在600年历史的彝族村落自给自足,写下“向往的生活”;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梦南舍,在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付出努力,于南方原野之上圆美好生活之梦;扎根城市与农村社区的云南连心,以社区为本服务儿童、妇女等群体数年,推动当地公益行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踏上拥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土地上,我们听见人与自然共生,人与人互助的故事,看见可持续生活的想象与实践在足够的空间里生根发芽。
向往的生活,大墨雨村
离昆明市中心1个小时的车程距离,坐落着600年历史的彝族村落-大墨雨村。
陆陆续续,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从都市里勤勤恳恳的低头耕耘,来这里盘下个院子,抱林而居。
他们成为古老彝族村庄的新村民。入乡随俗,要深入了解山林谜藏的生活秘密,我们住在新村民家,用三天的时间体验。
“要了解一座村庄,要从它的历史开始”。墨雨村学的尚声成为我们的向导,随行的还有活泼机灵的“雪碧”。
山顶上的土祖庙打开了村庄文化的记忆,尚声娓娓道来的彝族同年会让人心生向往,每一年,大墨雨村同一个生肖的人凑份子请全村的人吃饭,人与人紧密的联系用节庆的方式呈现。
在北京做IT的蹭蹭,成了村里的一个木工,二手收集来的家具装置了他的 “伴日闲”。墙角有棵石榴树,石榴挂满枝头,蹭蹭说它的长势很好,厨房和浴室里的水浇灌它。
在蹭蹭看来,环保习惯融入了当下的生活,能做到哪一步尽力就好,他和他的家人自己做羊油皂、皂角膏,在前端做到不污染,让资源又回到自然。
老陈在大墨雨村的村口,开了唯一一家超市。我们戏称他是每天都在写诗的小卖部老板。
门上写长长的诗,转身便上山挖化石,宝藏老陈说:“我们站在四亿年前的古海上”,于是浪漫主义的美学落入了山与风里。万事温柔,万物成诗。
石头小道,良田野果,彝族土掌房,我们拜访新村民,谈论自给自足、回归农耕的生活方式。
一茅斋,野花开,是许多人的理想生活,大墨雨村给予了无限的包容,就如最早定居这里的吴晨所说:“大墨雨村选择让我生活于此,我唯有衷心感谢村庄的接纳,并且尽我所能,实现我个人的转型,亦支持家庭和邻居的成长。”
大墨雨村不是顶层设计,它得以为个人的生活转型提供了尽可能的庇护。
我们走的很浅,应该走得更深入些。
遗憾的是短暂的三天,与老村民擦肩而过,靠山靠水的古老民族与自然相处了600年,这是一件很有智慧的事情。
都市人“向往生活的美好”,也悄然掩盖掉村落历史的光芒,原始的神秘神话与遥远的故乡记忆,老村民的那山,那人,那狗,他们对于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又有哪些想象?
认识文化,认识我们
梦南舍,乡村之眼
昆明有很多梧桐,绿荫顶盖。云南大学有很多黄房子,小巷通幽,梦南舍和乡村之眼的蓝房子在历史与怀旧的氛围里立于一隅。短暂的交流中,窥见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情怀如何落地,终能服务于乡村社区的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梦南舍申顶芳老师谈到布朗村,一个信仰万物有灵,对森林极为敬畏村寨。由于遵循此文化规则,村寨周围依然郁郁葱葱,古木参天。梦南舍顺应当地文化,将信仰、村约天然融合,从而推动当地社区保护自然环境。
在布朗村传统文化里,会组建“伙子头”青年组织,参与到服务寨子里老人的行动,梦南舍帮助村民恢复社区内部组织,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文化是流动的,精神的核心价值潜藏相似的力量,我们常谈的社区自组织和志愿服务不谋而合。
此外帮助村民培育村民专家,改善茶叶品质,生产生态茶叶,梦南舍从文化传承、生计改善等方面帮助村民恢复信任关系,增强社区内部的韧性。
把“摄像机交给村民”的乡村之眼用十年时间实践中国乡村影像,陪伴了300多位乡村影像拍摄者的成长,拍摄了300多部纪录片。
从单纯的给村民影像培训,到思考培育在地影像协作者,乡村之眼赋予每一个乡村拍摄者一份为本土文化作记录的责任,除了作品创作以外,更强调全面整体地记录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以形成地方影像志,从而可以成为后代传承和社区教育的“文化影像”。
两个机构的相同点都是从文化层面激发社区成员的自醒自觉,启发当地骨干和地方群体的自觉,以一种内生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家乡的环境和文化传统。
人人享有美好生活
云南连心
在云南连心,看见社工的“温度”。每一位伙伴都说,连心是最让人感动的机构,因为“好”太多,不知从何说起。
一家接地气的社会组织,在一线服务儿童、妇女等群体数年,在自我发展的脉络中与政策相互影响。
云颢分享连心最早开展的实务工作时,当城镇化发展给乡村带来的影响,当地村民意识不到现代交通工具是危险的,儿童生命丧失的故事,让人痛心。
一个一线工作者在面对服务对象无力的困顿,让我们看见社工的光芒,是对生命价值的那份执着和信念。
社工个人的力量,如何为社区服务对象带来更大的影响。就如陆德泉老师提到的“发展型社会工作”,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和跨界合作,需要更宏观的视角。
云南连心也从实务性社工机构,成功转型地区支持性机构。在生态、文化、邻里关系等多个板块探索着社区多维度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它,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关于可持续,已经涵盖了我们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从“向往的生活”的大墨雨村,到文化反思的梦南舍、乡村之眼,再到扎根社区的云南连心。
什么是可持续生活呢?
对于个人而言,这趟旅途让可持续生活理念的理解变得更加广阔。可持续生活不是一个确定的答案,是归隐山林、环保主义顺应内心的生活方式选择,还是从传统文化中攫取精神力量完成自我成长,可持续生活在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改变少数,影响大多数。我们就像一颗蒲公英,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潜移默化中将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在未来个人生活与工作领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