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动态 详细

资讯 | 「社区基金会开讲啦」回顾 :社区基金会筹款各显神通

发布时间:2020-12-07 15:21:00 本文来源: 创始人

本文转载自“公益大爆炸”。


社区基金会开讲啦



“社区基金会开讲啦”由社区基金会社群发起,是社群成员与老师、同仁相互交流、探讨社区基金会相关问题的交流平台。围绕资产、能力、信任三大板块,每月邀请一位嘉宾,与大家一起分享知识、经验,给予社群成员现实问题的讨论和知识能力的充电。



对于刚刚起步的社区基金会而言,如何从0到1开展筹款工作?社区基金会的筹款潜力一直是个难题,禾平台-社区基金会社群发起“社区基金会开讲啦”第三期,开放网络直播分享社区基金会筹款实践探索。千禾、武侯、蛇口、陆家嘴四家社区基金会分别讲述机构的筹款策略和经验,让我们一起来接收干货吧!





完整视频回顾请扫码进入小程序查看






章嵘 千禾社区基金会筹资总监


千禾社区基金会的筹资策略


1、区域性资助分发下沉。大部分基金会例如阿拉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选择与千禾这种区域性公益资源平台的枢纽合作去实现议题下沉到地区。不管是联合资助,还是议题网络建设,国内与国际基金会选择合作,都会找到资源的节点,把自己的议题网络建设丰富。千禾提供本地化解决方案,会在投资端和项目端要去共同推动和建设。

2、捐赠人服务。国外的一些社区基金会普遍做DNF,就是捐赠意向基金。也就意味着本地捐赠人如果有任何的公益心愿,包括关心社区公益议题,都可以通过跟社区基金会合作得到实现。

3、参与式公益。我们构造出一个“附近”的概念,且通过月捐来实现。每一个社区的项目点,捐赠人基本骑自行车或者地铁就可以到达,去参与了解公益项目。不仅是单一助学或服务老人,还可以参与关于本地社区多样性社区问题的解决,包括环境、社区种植以及公共空间共建等等。我们提供身边的参与化路径,打通捐赠环节。


社区基金会:

扎根社区本土的资助者和社区内催化剂的角色

1、大量的基金会如果不了解本地实际情况与真实问题,砸钱也不能有效回应社区问题。这意味着跟社区基金会合作,是植根于社区,跟社区民众的真实需求站在一起,可以去联动社区资源,让社区资产做到更大。

2、我们不仅是资助者身份,而是借助这样的管道让社区通过公共资助的手段,起到催化作用。也意味着我们本身要有意识为每一个所扎根和服务的社区去累积社区资产,让这个社区的人去认同资金池是公共性的。

3、社区其他利益相关方例如政府、商业,我们相互联系,做到本地社区资源的高度整合。另外,所有公益机构最重要的是建立社区信任,让消失的“附近”重新构建起来,本质上是使命感以及做这个事的伦理关系,究竟是希望社区人民接受资助,还是我们通过支持和陪伴,让他们去面对、解决和回应社区里真实的问题。



黄彦嘉 千禾社区基金会筹资高级经理


千禾社区基金会生态位:区域枢纽+议题网络


支持社区中积极的个人跟组织,需要营造社区公共空间,长期开展服务或者聚集。有人有空间,就需要有行动力,我们一般通过工作坊或邀请老师的方式去做,这是我们的一套方法。用这套话语去跟国内国际、企业的基金会对话,我们很清楚是做资源的分发、下沉的工作。

我们接下来更多做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资助,也就是自组织层面。一开始资助公益组织,通过他们采取服务,培育个人或自组织。另外通过这些组织激活社区活动。活动后不能老是输血,国内外基金会的资源通过我们分发下去,这些自组织、公益组织需要有造血能力,我们协助筹资,包括搭建投资平台,让他们去动员、组织当地的社区力量。

不完全的资助需要有一套方法。我们会具体动员每个社区点,他们各自有投资策略方法,并且设立资金池,我们帮忙解决财务问题。外部资源到了珠三角社区里,再到社区内部能够自己动员,也是我们自我生态位的定位以及功能角色的站位。


具体怎么做?

1、资金的节点。资金只要到基金会就是一个节点,然后对接落地资源,无论是什么样的议题和项目,只要和业务范围相关,就会做一些安排。

2、资源调配。通过不同的领域的议题,比如气候变化、水、流动儿童和城乡互助,不同的议题都有不同的公益组织在珠三角区域范围,有交叉的可能会跨一级合作。有了这样的网络,做资源调配就有更好的优势。

3、资助。资助并不只是简单的给钱、评估、监测。希望不只是能力建设或给钱,而是在慢慢资助过程中,让被资助者变成资助者,再资助自组织。这个在社会公益组织里可能更多是一种捐赠,或去孵化一些自组织的团体,覆盖更多的社区和自组织。


怎么串起来?

近三年打造的城市支教—小禾的家公益项目通过专注流动人口服务,在社区打造空间,跟外部基金会、企业合作,推荐他们到社区设立专项基金。比如城乡互助,气候变化,社区应急互助防疫的议题等,都会放到流动社区里的课程。通过“小禾的家”的公共空间,联结着儿童教育,流动社区,家庭,到社区开展各种活动,串起了从外募基金会到社区端以及议题的三个板块。国外基金会也能明白这个策略,且逻辑相同;国内对社区、政府、社会组织,他们明白且能落到社区开展,就能有造血能力。







吴昱 武侯社区基金会筹资主管


社区微基金和专项基金工作


微基金的设立是符合基金会的业务范围,由发起人设立一个专门用于他所指定的公益范畴的活动。设立后会成立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发起方代表和基金会工作人员参与。基金会主要负责项目方向的把控。运作离不开社区两委(党委和居委会)的支持,社会组织也会提供协助,帮助设计项目或者执行工作。这部分工作有设立和申请使用的一套标准化流程。目前微基金的使用方向,有社区墙体美化、公共修缮、日常活动、各种兴趣班等。

基金会的微基金和专项基金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关注自己的社区,希望微基金的存在是有一个大家愿意做小额长期捐赠的渠道,也希望居民可以捐了钱,关心钱的去向,从而更关心自己的社区公共服务。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去调动社区两委、居民及居民自组织,能有热情且积极主动地参与。经常使用微基金的社区也会觉得很好很方便,做的事情也实在,然后就更有动力去为基金筹款和使用。但像从来没有用过微基金的社区,这部分的热情如何去调动,让大家意识到这是个好事从而参与进来,也是一个挑战。


刘婧如 武侯社区基金会传播专员


“武侯十二时辰”传播项目

“武侯十二时辰”月捐的项目从2019年11月下旬开启,是一个以筹款为直接目的的传播项目。我们在武侯找了12个不同社会身份,不同年龄段的人作为代言人,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从而产生共鸣。希望大家了解到有这样的人,可以为社区做点贡献,月捐资金,做一些社区的改变工作。这些人包括社区书记,外国志愿者,人类学家,退休老人,一线的环卫工人等,我们尽可能把不同的人都包罗进来,也对他们进行了两个身份的区分。一个是社会身份,就是第一眼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个是挖掘出来的身份,比如一个外国人曾经是商人同时也是社区志愿者,一个老中医同时也是重机爱好者等等。这样的身份对比会让大家有欣喜感。我们希望大家走进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走进了解、支持我们,共同助力社区的发展。

武侯十二时辰总共产出13篇文章,除线上推文外,线下物料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制作月历,每个月有一个代表人物,也同步官方微博和官网,同时把海报送这12个人所在社区进行张贴。有些社区条件比较好,会进行电子投放。我们也动员12个代言人在他们的朋友圈进行宣传。我们累积发展了月捐人225次,非限定性的捐赠收入每月有1万多元。



Q&A:筹款过程中有没有发掘、维护、赋能筹款志愿者方面比较好的经验?

千禾-章嵘:很难说所有的发掘、维护都在某个筹资官员身上,毕竟能量有限。发展外围团队,也意味着劝募人可以辐射和影响更多的人。这是筹资志愿者发掘的敏感度,自己本身有意识去看谁是离我们最近的人。每个基金会理事的核心功能就是对外公关,传播和劝募,但每个理事参与时间和深度都不及全职人员多,所以要让他们理解工作计划、项目产品以及影响力,再把这套话语转述给亲朋好友,这是要梳理和建立的赋能。另外还需要沟通和反馈的机制。沟通中交流项目,从转述的语言体系里去更深切带出项目理念,他们具备感染力去劝募更多人加入项目。同时项目产品也要真正做到有效的回馈,及时反馈给捐赠人,才会有效促进筹资循环。

武侯·吴昱:现在我们会更注意及时反馈,月捐不是为项目而筹,而是为机构的发展筹款,所以特别需要跟周围的捐赠人做工作汇报,让他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有认可度才能持续。首先保证捐赠人的现有圈子不要流失,才可以发动他周围的人去为我们捐款。社区微基金也不是为基金会来筹,是为社区自己的事儿来筹,这样热心人就非常有动力去筹款,同时我们也保证合规,使用感受比较良好是会有口碑的。






张小海 蛇口社区基金会秘书长


向谁筹款


第一类是本地企业筹款。比如基金会所在社区的餐饮、日用品企业,他们以本地社区为客户目标,所以合作时,商业品牌露出的机会使他们愿意和公益组织合作,也有一些企业也会不计回报的进行善款捐赠;第二类是公众筹款。在传播信息比较纷杂的社会环境下,信息来源特别多,公益项目传播到公众耳朵里可能只占日常生活信息很小一部分。所以我们想唤起公众对基金会的筹款,力度要很大才能够有收获。

作为一个社区基金会,应该选择最重要的筹款方向,不可能多渠道同时且平均发力。大企业捐款往往还希望有一些品牌、商业的回报。本地政府采购项目的服务可能使得相对独立的公益组织去做查漏补缺、补充性的工作,本质上有一定冲突。我们是一个偏向于本社区服务的机构,居民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把筹款方向放在本地社区居民和组织上,在设计、执行、反思回顾项目时,着眼点就会更在资助人身上,也会强化项目设计执行中为本地社区服务的初衷。想在居民中间筹款,就得非常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认真研究、设计真正能够给社区带来实际价值的项目。当把筹款方向和使命同时考虑,会发现实际上面向社区居民和本地企业筹款是对社区基金会非常匹配的方式。


筹款是个系统工程

1、项目要过硬。大多数社区基金会还没有发育到有确切的筹款部门或专员,团队往往是综合的。所以要在项目设计时很好的想筹款,筹款时很好反馈给项目,这样对项目和筹款都有好处。

2、传播要到位。社区基金会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合作伙伴往往都特别热情想在社区做点事,但没有特别强的传播欲望,把事情做好也就满意了,这可能是很多基金会的通病。因此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品牌传播出去,尝试和服务对象进行更好的沟通,实现更好的传播。

3、对象要清晰。传播策略中重要的是要认真分析特定对象,比如蛇口基金会把名声从深圳传播到罗湖,不一定能实现罗湖人给蛇口社区基金会捐钱,因为我们服务的是蛇口居民,要把传播重点放在蛇口。最近蛇口无车日的传播范围只覆盖五公里半径,就是只想让蛇口人知道“蛇口社区无车日”,这种传播就比较有效果。

4、工具要方便。社区基金会因为公募资格的问题,想发个二维码筹款,或者想跟更多人说筹款渠道会不太方便。因为大家在捐款和消费时,总是一点点被打动,会有一点冲动性,那么付款过程麻烦越少越好,想办法改变收款办法,把工具做顺利。

5、要坚持反馈。不要觉得我们做的是善事,别人给钱是应该的,因为这样会忽略了对捐款人表达感谢以及维护关系和服务,进而忽略可能带来的二次捐款机会。一定要坚持和捐款人保持密切长久的联系,我们也有义务不断告知工作进展和机构成长,这样新项目遇到困难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捐款人基础。






张佳华 陆家嘴社区基金会秘书长


“自治金”赋能居民自治


陆家嘴社区基金会较早设立自治金。项目由财政出资,鼓励社区居民组成团队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以往这些项目集中在惠民实事、群团培育、楼组建设、文化教育,资金是由当地政府,即陆家嘴街道办事处依托居委会评审每年的自治项目。这个项目让自治从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因为原本居民可能也做一些志愿服务,服务本社区的发展,但没有很好的支持,所以自治金等于从财政角度支持居民的自治行为。另外强调从政府对社区的管控转变为自上而下的自治服务。


从“自治金”到“社区基金会”


2015年上海创新社区治理,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新的治理被引入,当时陆家嘴社区基金会定位在三个方向:资源整合、社会参与、社会创新。

第一部分,社区基金。以往依托自治金会有一些资助团队,但问题是每年都要依托财政资金来支持团队,财政资金这几年又有些问题。所以社区基金想为居民建立一个自治工具,可以自我使用,去落款设立项目,评估、解决社区的问题;

第二部分,社区营建,或叫社区营造,引入一些社区资源改变社区面貌。陆家嘴有一块金融区,另一块是陆家嘴社区,工人新村作为一种基本形态的社区,不少建筑是50年代的,目前有些衰败和缺乏社区活力的问题,比如有的小区没有独立伙房等等。所以社区营建想通过资源导入改变社区面貌,让各类资源在这个平台上集合。

第三部分,社会创新。这几年遇到最多问题是政府治理有盲区。因此我们接触议题,让职能部门、社区居民、相关专业机构在江畔沙龙平台上讨论,比如流浪猫的例子,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体系里没有部门对此负责,因此通过社会力量介入去和地方政府解决居民需求,做了一些探索。


626户居民共建小区儿童乐园


陆家嘴最大的小区宝山村,建于50年代,距离上海中心东方明珠三四公里距离。有一位社区居民希望可以对社区闲置堆放垃圾的空间进行改造,于是社区找地方政府希望出资来改造,但政府没有立项不能支出,其次政府满足了一个社区的需求就需要满足其他社区的要求,所以不能全面支持,所以希望基金会用社会化的方式来操作。于是前期在腾讯九九打开筹款通道,然后设立筹款工作,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每个社区工作者作为块长,负责三到五栋楼,发展每个楼组长,依托这样的体系一户户走入居民家里说明情况,获得支持。另外在社区出入口设置线下筹款,一些居民志愿者、社工来到周边商铺,面向路人宣传项目。最后募集的资金并不多,但配捐很好。另外居委会将捐赠人统计表公开在小区的公示栏,进行反馈。



Q&A:两家基金会每年都有几百万的筹资额,想请两家基金会的秘书长来谈筹款额怎么越滚越大?

张佳华:陆家嘴有特别多大企业或者公司总部,但会有一些问题,在目前的公益生态里,一些大企业有他的公益渠道,另外地方政府层级的角度去撬动捐赠也是比较弱的。今年探索了一个老年食堂的项目,给社区困难老人每餐补助五块钱,每年可能需要80万左右的捐赠,这个项目持续性的滚动就会产生很强的筹款压力,而且也不是容易停止的项目,所以我们在和辖区的一些大企业沟通,目前还是以小额为主,十万以上的目前还是没有。


张小海:首先,80年代的蛇口,袁庚在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因此这样一个人物在蛇口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袁庚专项基金的设立对大额筹款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为纪念袁庚,记录蛇口历史做了很多努力,不少大企业也捐钱了,纪录片拍摄过程有600多人参与捐款。所以挖掘本地真正的资产是很重要的。第二,蛇口社区基金会除专项基金外,其他日常限定和非限定性的捐款都不高,特别是在蛇口、上海这样城市的居民,贫困度是有限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还要着眼于发展社区,并且打动社区里的年轻人。筹办年底青年音乐会,青少年足球比赛等可能会成为筹款机会,在这些情况下产出捐款,把它用于扶危救困。有一个概念是“两个手”,左手项目和右手项目,左手是帮扶,右手是发展,发展出来的额外收入可以帮忙去做些事。



整理:小柒

排版:心路

编辑:一土